不用上课偷偷硬扛
不用为缺课焦虑
连续治疗+系统调理
帮助身体从内在找回舒适与平衡。
为什么青春期容易痛经?
①“不荣则痛”,像小树缺水干枯:青春期女生肾气未充,部分女生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子宫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会产生痛经。
②"不通则痛",像水管被杂物堵住:叛逆期的女孩,肝气易郁,加上学业压力、沟通困难、熬夜、贪凉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痛经。
常见类型有
1.气滞血瘀型
疼痛较剧烈,经前乳房、胁肋胀痛,经血暗紫,有血块 。
2.寒凝血瘀型
小腹冷痛,疼痛较剧烈,经期易推迟,怕冷,手脚凉,血块多,热敷缓解。
3.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经期延长或推迟,容易疲劳,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经色淡,面色苍白。
中医调理四部曲
内服调理:辨证施治

经典方剂:少腹逐瘀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等(需专业医师指导)
食疗推荐:
红糖姜茶(驱寒暖宫)
玫瑰花陈皮茶(疏肝理气)
红枣枸杞乌鸡汤(补气养血)
外治疗法:轻松惬意

1.艾灸疗法|给子宫晒日光浴
艾火的热力像小太阳,顺着经络钻进子宫
寒凝血瘀型的姐妹最适用——
宫寒的冷、经血的暗块、疼到打滚
灸完肚子暖乎乎的,痛感当场"松绑"

2.火龙罐|边推边灸吸寒气
推拿+刮痧+艾灸三合一的"暖宫神器"
在腰腹穴位上打圈,像给子宫做SPA
寒气湿气顺着毛孔"冒"出来
做完肚子软乎乎,连手脚都不冰了。

3.针灸疗法|精准激活"止痛开关"
气海、关元、三阴交...这些"宝藏穴位"
扎上针就像给气血按了"加速键"
调和冲任、疏通经络,标本兼治效果好。

4.穴位贴敷|24小时温柔呵护
吴茱萸+艾叶+川芎等磨成粉
贴在肚脐(神阙)、关元、三阴交
药物慢慢渗透,像给子宫敷暖宝宝
经期前后用,虚寒型痛经的"移动暖炉"

5.耳穴压豆|随身携带的"止痛片"
在耳朵内分泌/子宫穴贴王不留行籽
没事按一按,调节内分泌、缓解焦虑
上课、睡觉都能用,长期调理超省心

6.推拿按摩|给子宫"通通路"
医师顺着任脉/冲脉轻推
重点按揉八髎穴(腰骶部的小开关)
帮经血顺畅排出去,疼得冒冷汗?不存在!
7.中药足浴|给子宫“泡温泉”,痛经乖乖退!
中医智慧:脚暖=宫暖!
足底有子宫、卵巢反射区,中药足浴能通过温热药力,
驱散寒气、活血化瘀,让经血顺畅排出,痛经自然减轻
生活方式调养
暑期忌贪凉:少吃冷饮,空调房注意腹部保暖。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养肝血)。
适度运动:八段锦、拍八虚、慢跑等,促进气血流通。

经期养护小贴士
青春期是调理的关键期,通过中医综合干预,很多女孩在1-3个月经周期后即可明显改善~
我们的医生团队深耕青少年痛经多年
懂青春期的敏感、懂学业的压力
会根据你的体质(是寒?是瘀?还是虚?)
定制「口服中药+外治+生活指导」组合方案
让姨妈变成"乖宝宝"
这个暑假,让我们用中医智慧守护女孩们的健康成长!转发给需要的她,一起告别痛经烦恼~

王道辉,康复科主任,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擅长亚健康、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脑卒中后遗症的诊断、治疗,善用中药、针刺、艾灸等祖国传统医学调治偏瘫、老年病、亚健康、疼痛病、脾胃病、月经病、眩晕病等。

(通讯员 李军)
相关文章:
青春期痛经,暑假中医调理有方!07-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222 团医院副院长吴永萍一行5人到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学习交流07-14
生了!10斤2两,和姚明出生时体重差不多07-04
边防军官41岁“弃武从医”跻身艾灸保健赛道,用匠心守护中医药文化07-03
两岸中医同源 海峡文化同根——开封市禹王台区开展暖心义诊活动06-16
济阳区中医医院“健康夜校”大讲堂活动第三期颈椎病专题本周五开讲05-27
陇南礼县:小艾草“链”上大产业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