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仅退款”为何落幕?|说政经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3:00:00    

“仅退款”,是保护买家的一种极端做法。视觉中国/图

2025年4月22日,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宣布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仅退款,正式落幕。

所谓“仅退款”,是指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后,如对商品不满意,可向平台发起无需退货的退款申请,在平台支持下实现极速退款。

“仅退款”从诞生到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短短四年。

2021年,拼多多推出了仅退款的售后机制:消费者在确认收货之日起的15天内,如果订单有售后问题,可以申请“不退货、仅退款”。

相较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拼多多初期通过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但低价策略伴随而来的是投诉,消费者不满意,“仅退款”简化了退货流程,同时减轻了平台的工作量。起初,这项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不良商家的惩罚,改善用户体验。

“仅退款”最早应用于生鲜销售领域。生鲜售出后,本身就没有退货价值,商家也无法二次销售,还要负担运费,选择“仅退款”符合交易双方利益。还有价格低于运费的小货值商品,对于这一类的退货要求,很多商家甚至主动提出不退货。因为加上罚款、运费,退货退款损失更大。

“仅退款”真正走入大众视线并成为电商标配是2024年。2023年底,淘宝宣布支持“仅退款”服务,次年,京东、抖音等纷纷跟进。电商平台之所以在这一时期集体拥抱“仅退款”,是因为行业进入了存量时代。

流量见顶、竞争白热化,讨好和迎合消费者成为了平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而“仅退款”,是保护买家的一种极端做法。

“5个收纳盒1个坏了,就被全额仅退款”“1400元的洗衣机因无法安装被仅退款”等现象一再引发关注。

一些卖家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买家只要一句“质量不好”的评价,平台机器人就会主动介入,为消费者提供全额退款方案,同时禁言卖家,基础服务费、营销推广费也不会返还。以至于这些卖家,很多时候无权决定自己商品、货款的来去,最后成了0元购。

据电诉宝统计,2024年全国综合电商用户投诉问题类型中,“任意仅退款”投诉占比第一,超过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从法律规定可见,消费者以商品质量不佳为由主张退货,需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态。即经营者将货款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将商品退回给经营者。

电商平台“仅退款”功能直接剥夺了经营者索回商品的权利。

在此过程中,如果平台不能保护诚信经营的商家的合法权益,就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平台反而被低成本、低价格、低质量的商品占据。

2025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今年将着力优化监管方式方法,大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低价策略导致“内卷式竞争”等问题,将督促平台规范相关规则和行为,并督促平台收费以合理透明为目标,降低中小商户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取消“仅退款”并非“一刀切”,平台还是给了消费者和商家协商的空间。

更新后的《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提到,如果买家退货前商品性质已不适宜退货,或买家退货存在困难,卖家应为买家退货提供必要的协助,卖家未协助或协助后仍无法完成退货的,交易支持退款;《拼多多售后服务规则》更新意见征集表示,“进一步支持商家与消费者通过自主协商方式解决相关售后问题。”

一旦“仅退款”全面取消,“薅羊毛”的门槛抬高,卖家与买家的博弈将依赖于规则。从长远看,“仅退款”的取消重塑了买卖双方的平等关系,让商业活动在公平的轨道上有序运行。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售后机制,仍需平台、卖家与买家共同探索。

南方周末记者 赵继林

责编 张玥

相关文章:

“仅退款”为何落幕?|说政经事04-30

武汉首批“出口拓内销”专区开卖04-24

监管部门回应南都“婚介速成术”调查:将约谈企业并开展检查04-24

有网店月销上百份假宠物免疫证04-24

专家视线:AI虚假信息治理应夯实平台责任04-23

商务部:一季度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活力潜力进一步释放04-23

京东致歉:今起,所有外卖超时20分钟免单04-21

教培机构失守、电商订单解密、求职网站造假…谁在贩卖我们的个人信息?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