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草原“赶海”不是梦!兴安人也可以实现“海鲜自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1:37:13    

在草原上竟能“赶海”?是的,你没看错。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石斑鱼在蔚蓝水池中游弋,南美白对虾在人工涌浪里跳跃。这个颠覆想象的陆基海鲜养殖基地,正书写着“草原变海洋”的产业传奇。


陆基海鲜养殖基地巨大的养殖池


石斑鱼优雅游弋


走进养殖车间,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洋气息。19个养殖池内,通过精准调配的人工海水24小时循环净化,各项指标均优于天然海水。空气能蓄热系统将室温恒定在28℃,让来自热带的海洋生物在零下30℃的北疆也能四季生长。


梭子蟹养殖池



自在横行的梭子蟹


这个国企与民企携手的项目,汇聚了山东的循环水技术、青岛的种苗优势与草原的生态资源。养殖池里藏着惊人数据:1立方米水体可产虾55斤,单个池子年产值最高达17万元。目前,基地已成功养殖老虎斑、梭子蟹等7个品种海产,一期年产值600万元,二期扩建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4900万元。


陆基海鲜养殖基地设备车间


工作人员操作设备就可以自动换水


“我们调配的海水比天然海水更‘讲究’!”养殖团队负责人王新华轻点水面,展示着这个“海洋魔方”的奥秘。通过每天16次水循环和智能温控,这里实现了“草原不靠海,照样养海鲜”的突破。


活蹦乱跳的石斑鱼


工作人员捕捞上的梭子蟹


更令人振奋的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获。项目一期已带动百人就业,二期将新增200个岗位。尽管尚处试验阶段,但海鲜已被抢购一空。“我们要让内蒙古百姓吃上家门口的优质海鲜。”科右前旗大农投公司董事会成员慕静宇表示,这个“蓝色聚宝盆”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丰富了百姓餐桌。

当草原遇见海洋,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革命,正为北疆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可能。或许不久的将来,“到内蒙古赶海”将成为文旅新时尚。




记者:李烨琳 韩雨格

相关文章:

无法从他手中逃走:全文+后续(桑漪陆泽)完结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无法从他手中逃走:全文+后续)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桑漪陆泽)04-30

(苏云霜顾南霆)苏云霜顾南霆小说(七零团长逃离温柔乡)整书在线无广告高口碑小说04-30

战九枭白景妍小说(战爷追妻宠又撩)起点章节+全篇阅读热门作品预订04-30

江羡姣褚琰遇娇化春雪附加(江羡姣褚琰)(遇娇化春雪)全本浏览阅读连载中04-30

问山问水未还乡:++番外(顾淮笙纪卿璃)小说全文全章节阅读04-30

枣庄高新区以重点项目建设牵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04-30

现代汽车召回部分进口艾尼氪 5 N纯电动汽车04-30

经年离歌愁未休宋卿落顾允廷宋卿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顾允廷宋卿落目录阅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