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101岁老兵周广堦的功勋章串联起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这些“炮火纷飞中璀璨夺目的星辰”,见证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非凡人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这位历经世纪风雨的百岁老兵。
见到周广堦时,他刚用完午餐,坐在轮椅上,手持放大镜专注地阅读报纸。这是周广堦每日的必修课。读报前,他会习惯地用黑笔在报纸上写下日期,确认这份报纸是否阅读过。“父亲只读报纸头版。”二女儿周秀珍告诉记者,“因为头版往往聚焦国家大事,那是他最牵挂的。”
新婚三日赴疆场
1924年9月1日,周广堦出生于山东广饶县周村。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194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为了尽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年轻的周广堦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告别父母和亲人,于当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亲身经历了从艰苦的反“扫荡”到全面反攻的光辉历程。1945年大反攻时,他所在部队参与了许世友指挥的主力攻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胶东大地。正在前线作战的胶东军区战士们起初难以置信,直到军号声、欢呼声从指挥部一路传到战壕,他们才确信,胜利真的到来了。
烽烟散尽,山河重光。当胜利的欢呼声渐渐平息,周广堦独自坐在战壕边,望着远处升起的朝阳,心中思绪万千。他摩挲着胸前磨得发亮的军徽,不禁想起反“扫荡”时倒下的战友,想起新婚三日便匆匆告别的妻子。多少熟悉的面孔永远留在了昨天,而自己竟有幸活着看到了胜利的这一天。
“老班长,二愣子,你们看见了吗?咱们到底打赢了……”胶东的风掠过麦田,沙沙作响,仿佛无数英魂在回应。正如许司令所说,这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父亲离家时,我父母结婚仅三天。”周秀珍向记者说道。这位20岁的青年,就这样毅然告别了妻子李洪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这一别,便是漫长的八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
“母亲怀着我大姐时,父亲杳无音信。”周秀珍说。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周广堦才重返故土,第一次见到了已经7岁的大女儿周锡梅。而1954年出生的周秀珍与姐姐之间8岁的年龄差,也成为那个特殊年代最动人的注脚。“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根主要源于当年对父亲安危的深切牵挂。那些年音信全无,她整日以泪洗面,忧思成疾。”周秀珍说。

朝鲜战场上的血色誓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刚参加完解放战争的周广堦,跟随大部队远赴朝鲜,成为一名志愿军炮兵连连长,从27师入编24师炮兵连。在朝鲜期间,他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作为炮兵连连长,周广堦必须时刻跟随前线部队冲锋陷阵,尽管危险无处不在,但他与战友们从未退缩。他们将服从命令、冲阵杀敌视为天职,誓要打败美国入侵者。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周广堦所在的炮兵团,作为第十五军步炮协同作战的一部分,在此次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然而,在这次战役中,周广堦不幸受了重伤,被抬下战场。“当时是头部被炸弹炸伤,鲜血直流。”周广堦的女儿指着老人的头部介绍道。等他醒来时,已在后方部队医院,“或许正是因为及时转移到后方,父亲才得以保住性命。但在这场战役中,他的战友牺牲了三分之一还多。每当想起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他总是痛心不已。他曾告诉我们,入朝作战前,战士们就互相交换照片,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周秀珍说。
四条鲫鱼见风骨
二十元钱铸家训
周广堦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始终保持着革命本色。据女儿回忆,曾经有人为托他办事,送来了四条鲫鱼。而这位每月仅靠九十多元工资养家的干部,却硬塞给对方20元钱。“这相当于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周秀珍说。“党的干部不能白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句话成为周家最珍贵的家训。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周广堦常念叨的这句古语,不仅是他处世的座右铭,更化作了子女心中做人的铁律。“父亲用行动告诉我们,廉洁的口碑比金钱更珍贵。”周秀珍说道。

“在我心里,父亲是个清正廉洁,把生死看得很淡的人。”周秀珍又补充道,“准确来说,是‘不怕死’。”老人曾两次感染新冠,第一次病情最重,在医院抢救了整整一周。但刚有好转,他就坚持出院,“他总说在医院麻烦别人,回家静养就行。”回家后两天没进食,直到第三天才慢慢开始吃饭,身体也逐渐康复。这份执拗里,藏着历经战火的豁达。
“父亲年轻时总爱给我们讲战场上的故事,后来又把这些经历讲给孙辈听。”周秀珍告诉记者,在老人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红色家风深深烙印在周家。“每逢有地方遭遇自然灾害,父亲必定带头捐款,还会叮嘱我们兄妹一起献出爱心。”受此影响,周家兄妹几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延续着这份信仰传承。
“从筚路蓝缕到伟大复兴,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周老女儿的话语,道出了这个家庭故事的时代意义。这位101岁老人的生命历程,恰如一部活生生的党史教科书。他用青春热血铸就忠诚,以清廉自守诠释初心,在硝烟与平淡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最纯粹的本色。
英雄之魂永不褪色,精神之光始终璀璨。那些以生命为底色捍卫的信念、用岁月坚守诠释的品格,恰似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让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文/摄 信华)
相关文章:
听百岁老兵周广堦讲述从抗战烽火到廉洁人生:结婚仅三天就踏上抗日救亡之路07-03
鲁东大学商学院学生工作获得学校表彰07-01
南漳开展“我与父亲合个影”公益摄影活动06-16
海报 | 岁月无痕,父爱有迹06-15
朝鲜社会安全相会见俄罗斯内务部代表团05-29
一周军评:朝鲜海军挑战“工业规律”05-25
朝鲜公布驱逐舰下水事故调查最新进展 又拘留3名责任人05-25
这一刻他是撑起这个家的小英雄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