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平 张正盼 刘飞 彭燚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5月17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小黑箐镇白沙民俗村,迎来了第八届祭龙节。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沙民俗村祭龙节集非遗展演、生态体验、民俗互动等活动于一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乡村非遗盛宴。

白沙民俗村祭龙节现场
活动现场,白沙民俗村寨前,身着民族服饰的彝家小伙吹响长号,彝族姑娘们端起象征热情的“拦路酒”。游客们接过“拦路酒”,一起体验寓意“越筛越健康”的筛糠游戏,大家佩戴上承载吉祥寓意的香囊后,沿着村道开启了充满惊喜的民俗探秘之旅。山歌对唱、柳叶吹唱、非遗刺绣展示、扭扁担等趣味活动沿路展开,让游客们沉浸式感受白沙民俗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白沙民俗村祭龙节现场
正午时分,祭龙仪式的重头戏登场。祭司身着古朴传统服饰,手持羊皮卷祭文,引领抬着三牲的游行队伍缓缓登上祭台。随着五谷撒向观众,激昂的羊皮鼓声响起,一场融合祈福文化与生态敬畏之情的祭龙仪式,在青山环绕的梯田间庄重举行。
祭龙仪式后,以山歌、蹢脚舞、婚俗展演、农耕舞为主的歌舞表演轮番上阵,全方位展现了当地深厚的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底蕴。随后,独具特色的泼水狂欢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村民与宾客相互泼水,传递美好祝福,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游客感受当地非遗
“白沙村的彝族文化太震撼了,我还要到周边多走走,好好感受这里的地域文化。”来自安岳的游客舒婷意犹未尽。成都游客杨琴也表示:“沿途风光秀丽,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民族活动,既震撼又长见识,对彝族风俗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3A级景区,白沙民俗村曾获评“大凉山优秀旅游特色小镇”。目前,这里拥有“蹢脚舞”“彝族长号”两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祭龙节”“彝族刺绣”“南诏骨科文化”三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游客感受当地非遗
目前,小黑箐镇正在探索“文化+生态”振兴之路。这里海拔在1950—2600米之间,常年气温保持在17—30℃,森林植被茂密,大黑山和杨梅山两个原始森林环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矮郎河流域1.4万亩茭白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年产值高达1.7亿元,并于2020年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示范主题公园。当前,园区内茭白长势喜人,与高速路、民居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如今大家靠着茭白产业实现了兴旺增收,但我们更想留住年轻人,和我们一起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文化。”白沙村党委副书记王坤龙说,“我们正按照景区标准持续建设,梯田观光、村史馆已具规模,茶花小镇、玫瑰花海也在稳步打造。下一步,我们将以传统文化为魂、农业产业为基、自然景观为韵,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关文章:
平潭: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05-18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世界瑶都”初体验之感受多彩瑶族文化05-17
耕云文化投资(常州)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05-15
梅婷来了!《我的后半生》主创团队集体亮相,点赞南京!05-12
来这里漫步吧,腔调足!05-12
今晚8点!在央视1看安徽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