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他们归国抗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01:46: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原标题:“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他们归国抗战” ——访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副主席陈松青

走进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陈嘉庚纪念馆,脚下是东南亚地图,头上是“点点繁星”。陈嘉庚的塑像肃然而立,手搭衣襟,扶着木拐,目视前方。

“那颗耀眼的星,便是‘陈嘉庚星’。”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副主席陈松青手指塑像前方的闪亮光点说,“这是2963号小行星,1990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命名为‘陈嘉庚星’。”

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教育、社会和经济等领域贡献卓著,尤其令世人动容的是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贡献。1938年,他推动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抗日战争捐款捐物。同年,日军全面封锁中国,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唯一陆路通道。1939年至1942年,在陈嘉庚号召下,前后9批3000多名南洋华侨归国抗战,在滇缅公路上驾驶卡车穿越枪林弹雨,抢运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为抗战筑起一条“不沉的补给线”。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南侨机工),其中1000余人英勇牺牲,长眠在这条生命线上。

陈松青曾多次组织车队重走滇缅公路。“2011年,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走完这段40天的路程。”陈松青说,车队一路颠簸,人们一路感怀抗战期间那些惊心动魄的壮举:20万筑路民众只花9个月就在崇山峻岭中打通滇缅公路;原定一周装配一辆卡车,南侨机工能一天装配两辆,甚至一天4辆;头顶是日军飞机轰炸,脚下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

“那时在南侨机工中流传着一句夸张的玩笑话:‘初一翻车,十五到底’,足见当时滇缅公路之险。”说起那段经历,陈松青眼里闪烁着泪光:“面对民族存亡,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他们归国抗战。中华民族儿女有着不畏生死的家国精神、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定决心,他们用智慧和韧劲克服了种种困难,伟大抗战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年近七旬的陈松青曾任马来西亚二战历史协会秘书长,对中国近代史颇有研究。他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苦难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中国人民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陈松青举例说,1940年陈嘉庚应邀访问延安,毛主席就在窑洞前设宴款待,饭桌上只有两菜一汤,这与他此前在重庆受到的奢华接待形成鲜明对比。8天的延安之行,陈嘉庚感触颇深,尔后向海外华侨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松青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得让年轻人了解二战的全貌。如今,许多马来西亚年轻华裔也参与到重走滇缅公路的活动中,缅怀这段壮烈的历史,让先辈精神代代相传,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陈松青说。

2024年,陈嘉庚基金主办“庚·续: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活动,纪念南侨机工归国抗战85周年。担任队长的陈松青特意将一张当年的运输路线图贴在车身上,以此追忆在此献出生命的南侨机工。“这次重访,对我们震撼最大的是看到了公路沿线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陈松青告诉记者,正在建设的云南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无比壮观,云南景洪等边境城市如今高楼林立。“目睹山乡巨变,我们深感骄傲。”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他们归国抗战”08-18

已确认!是演员雷佳音08-17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08-17

成都世运会 | 五金收官 中国队包揽速度攀岩接力金牌08-16

尺素越重洋,丹心照汗青!纪录片《烽火侨“批”》开播08-16

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一期建设进展顺利 “工业梯田”长出“智慧阀门”08-14

学者声音 · 光明日报 | 张锦:走入AI与全球科技发展的“下半场”08-10

新台风生成!或直奔超强台风!这些地方注意→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