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陈伯(化名)确诊贲门下肿瘤,曾辗转两省求医,面对传统外科手术与内镜微创治疗的抉择,最终他选择回到和祐医院接受微创治疗,消化内科团队通过高难度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切除肿瘤,规避开腹风险。
意外发现:胃部发现cm肿瘤
近日,陈伯因胃部不适前来和祐医院消化内科就医,经过一系列细致检查,诊断结果为贲门部肿瘤,大小约2cm。虽然良恶性未定,但这个结果足以让陈伯感到意外和焦虑。
贲门主要连接食管与胃,负责防止胃酸反流至食管,贲门部肿瘤可引起胃食管反流、进食障碍、出血等。这对七旬的陈伯来说,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
接诊的消化内科主任李子俊教授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建议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个位置的肿瘤虽然良性可能大,但生长位置特殊,长期可能影响吞咽甚至恶变。"李子俊说。
然而,陈伯和家人心中仍然满是疑虑和担忧,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先回老家S省求医。
回到当地后,多家医院给出的方案是进行外科开腹手术切除。这意味着更大的创伤、更长的恢复时间以及更高的风险。因此,陈伯与家人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返程回到和祐医院,再次出现在李子俊教授的诊室。
信任回归:千里求医的笃定选择
这份信任并非凭空而来。
术前沟通中,李子俊教授详细展示了贲门解剖模型,耐心地为老人和家属分析内镜切除的风险与优势。他表示,贲门部血管丰富,手术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这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是极大的考验。但同时也强调,他和团队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陈伯和家属被李教授的专业和真诚所打动,最终决定接受内镜微创治疗。

李子俊主任(左一)、赵己未副主任医师(右一)在手术中。
一周后,手术如期进行。李子俊教授和赵己末副主任医师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仪器,两人配合如同“拆弹专家”,逐层剥离肿瘤与血管间的“雷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在他们的努力下,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等风险都未发生。4小时后,肿瘤标本被完整被取出,病理结果为良性平滑肌瘤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恢复同样关键。

李子俊主任(右一)在查房。
在住院的一周多时间里,李子俊教授和赵己末副主任医师每日仔细检查陈伯的恢复情况,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方案,护士们也对陈伯关怀备至。陈伯为此很感动,在病房写下了感谢信。他说:“在和祐医院的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两位医生不仅医术高超,更有着高尚的医德。”
一周后,陈伯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李子俊教授提醒,贲门部肿瘤隐匿性强,早期无症状,高危因素包括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肥胖和不良饮食习惯(常吃腌制食品、高盐饮食、酗酒等)。建议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持续吞咽困难、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尽快进行胃镜检查。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 刘丹萍
相关文章:
13岁女孩确诊甲状腺癌!医生提醒:警惕脖子上出现这种“小疙瘩”04-29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津华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04-28
确诊癌症后,化疗和不化疗,哪个活得久?肿瘤医生说出了实情04-28
显著减少患者费用!北京5家医院试点“预住院”医保支付04-26
如果你购物车里有这几件东西,赶紧删掉!04-26
太原市开展全市护理领域标准规范竞技活动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