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莞香穿越六世情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8:28:00    

粤剧《最是女儿香》以莞香为引,牵起六世情缘。

粤剧《最是女儿香》剧照。

粤剧《最是女儿香》由曾小敏、黄春强主演。

莞香树。

沉香文化博物馆。

莞香成品。

以莞香为凭,跨越时空相爱。东莞原创精品粤剧《最是女儿香》于7月中旬在全国展开巡演。7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大剧院首演,与广大观众“香”约体验岭南莞邑文化的极致美学,7月30日至31日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登陆江门侨都大剧院,未来还将在更多城市巡演,让更多观众在家门口开启“莞香”穿越之旅。

作为东莞与广东粤剧院联合推出的文艺精品,该剧不仅用舞台语言讲述了以莞香为引的爱情故事、历史风云,更藏着主创团队对艺术创新的探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章倩倩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将“莞香故事”搬上戏曲舞台

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文华奖、梅花奖双料得主曾小敏与一级演员、实力派文武生黄春强领衔主演。

在作品创作初期,为更好地以粤剧诠释“莞香故事”,主创团队多次到东莞采风,深入寮步镇、东城街道、东莞展览馆、东莞市文化馆等地了解莞香的种植、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文化产业的研究推广等情况。

“我是奔着东莞的莞香而来!”《最是女儿香》导演张曼君提起创作初衷,对将“莞香”搬上戏曲舞台有莫大的兴趣。“我们通过长庚和莞儿的情爱轮回,千年万年寻觅的故事,来贯穿各个历史阶段,以及他们所遇见的历史事件、伟大人物等。”

谈及《最是女儿香》如何在戏曲舞台呈现“莞香”,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胡家伟表示,剧中以莞香作媒介,打通了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跨时空界限,营造了一个非常长的历史维度,同时融入了一些当代的媒介,在剧中呈现出非常自由、多元、开放的艺术表达。

粤剧名家曾小敏、黄春强领衔主演

“香坠初成,情定生死,却成永诀。”该剧打破线性叙事枷锁,以“香坠”为信物贯穿六世追寻:先秦时采香女与长庚以香定情,雷火焚树殉香成劫;汉唐时期,霍去病出征漠北、马嵬坡之变成爱情背景;民国刑场上莞儿“我就是共产党”的呐喊,将儿女私情升华为民族大义。

《最是女儿香》中的男女主“莞儿”与“长庚”因香结缘,以香为辩,轮回六世,仍寻觅彼此,相恋相知,其间还彰显了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碰撞的花火。粤剧名家曾小敏、黄春强分别饰演“莞儿”与“长庚”。

曾小敏在《最是女儿香》排练日记中透露,团队争取在每一次的舞台合成中,不断优化调整,希望能带给观众一个更加丰满精彩的作品。“在我心里,莞儿是个如莞香一样的女子。她轻盈缥缈,在千年流转的岁月里,书写了柔软深情的一笔。同样,她也执着善良,在时代的重负下念念不忘,苦苦寻觅,坚守信仰……”曾小敏表示。

男主角黄春强则在排练中将自己对“长庚”这一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融入其中,使角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他与曾小敏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和情感的舞台世界。此外还有饰演“精灵”的苏国进、唐思果等优秀青年粤剧演员,以优美的肢体律动与情感张力,将莞香“无形却有力”的特质具象化,灵动唯美。

全新视听设计 打造岭南极致美学

从莞香文化的深度挖掘到戏曲形式的大胆突破,《最是女儿香》主创团队的创作不仅是一部剧的诞生,更是对地方戏曲现代化的一次探索。

《最是女儿香》作曲、配器陈挥之表示,无论剧中人物穿越了多少个时代,“莞香”都是所有剧情包括音乐的唯一线索。因此,“一个主题、多种乐器”是本剧的主要创作思路,剧中将在不同朝代使用与时代相符的乐器来突出特色。如先秦的古朴、唐朝的唐风、宋朝的典雅、民国的张扬……陈挥之希望观众能在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不同的时代环境,穿越一趟“完美旅程”。

“这部剧的唱腔有比较创新的地方,也有守正的地方,其中有一场唐朝的戏,采用了地水南音的写法,非常有传统韵味。”《最是女儿香》唱腔设计梁妙翠介绍,以前的地水南音以叙事的形式来展开,一首完整的地水南音就是一个故事。在《最是女儿香》中,既有这种传统守正的唱腔设计,也有穿插新曲的尝试。

此外,《最是女儿香》还汇聚了舞美设计季乔、杨参,灯光设计邢辛,服装设计阳东霖,化妆造型姚钥、阎飞翔,形体设计姚晓明,多媒体设计王佳迪等十余位艺术家,全方位创新设计旨在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焦点

一缕莞香串起跨越千年的情缘

《最是女儿香》是首部以莞香文化为主题的粤剧作品,它的“出圈”,再次印证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与创新的源头活水。当前,东莞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的“七大文化”布局为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根基。

在中华香文化的浩瀚长卷中,莞香何以脱颖而出,成为东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莞香作为沉香中的珍品,是唯一以东莞地域命名的香料,有着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东莞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而生的瑰宝。

据悉,东莞自东汉开始种植香树,工艺渐长。唐代时莞香已成东莞最负盛名的皇家贡品,到明朝,东莞已初步形成收购、加工、交易莞香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及东南亚一带。当时东莞成为莞香的主要交易市场,其中尤以寮步镇牙香街为中心的寮步香市最为繁盛,与广州花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并称广东四大集市。

在东莞十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就有两项与莞香有关,分别是“寮步香市”与大岭山镇“莞香制作技艺”。每到农历小雪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欧便带领采香师傅在大岭山莞香非遗保护园,选出一棵上好的莞莞香树,采割出头香,“采香日”也发展成为独具东莞特色的文化符号。

千年来,东莞从莞香的采集、制作到集散、销售,早已形成完整的莞香文化体系,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近年来,这一缕千年香韵更成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催生出纪录片、电视剧、文学作品等多元文艺形态,让莞香文化以更丰富的载体走入大众视野。

■延伸

跟着《最是女儿香》来一场东莞深度游

舞台上,粤剧《最是女儿香》将以爱情故事演绎莞香千年文化传奇;舞台下,东莞全力打造跟着文艺精品“游东莞”的文旅线路、“风起莞邑之旅”线路,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可逛、可玩、可品味、可体验的旅途中,感受东莞历史文化底蕴。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上,广东发布了30条省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其中,“千年香脉·莞香文化深度体验之旅线路”入选广东省2025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东莞香博园——沉香文化博物馆——又一味酱园——牙香街文化旅游区——寮步豆酱酱香文化园·莞——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

该线路以现有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园区、历史街区、博物馆为点位,串珠成链,体现鲜明非遗特色。同时,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丰富的文旅产品为来莞探寻香文化的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优雅的香道表演,亲手参与手工制香,感受独特的香市民俗;也能走进传统酱园,体验古法打酱油的乐趣,品尝酱油雪糕、酱盐咖啡等创意美食;还能在研学实践中,深入了解沉香文化的千年历史,近距离观赏百年沉香古树,鉴赏精美绝伦的香雕艺术品。

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千年莞香文化不仅焕发新的生机,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如今,莞香这张岭南文化的金色名片,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关文章:

莞香穿越六世情缘07-11

泉港新发现明代红砖窑址,曾远销东南亚07-09

中经评论:拓展旅游场景,让“蓝色市场”释放强劲动能07-09

数字赋能+多元传播 河北文学馆积极推动文学破圈传播07-07

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路07-02

(善志立高远   行稳踏新程)烟台四中以“善行”教育培育时代新人06-30

2026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丙午马年)06-30

精彩“篮”不住!东莞东城这两所小学摘金夺银,燃爆市赛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