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丝竹与现代乐器在数字光影中对话、古人“穿越”时空与机器狗互动、AR技术还原武王墩遗址青铜重器……
6月9日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在安徽合肥举办。活动以“文明之光”为脉络,串联文明源流、时代坐标、未来愿景三大篇章,策划10个特色节目,通过情景讲述、作品展示、现场互动等形式,打造“科技+文化艺术”综合视听体验场景,集中展现共建共享网络文明的画卷。

一场跨越古今的乐器表演《国乐源流》,拉开了活动序幕。节目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巧妙结合,音乐铿锵振奋,尽展国乐魅力。

国风歌曲《岁岁亦安》,带领观众领略千年庐州的非遗传承、文化底蕴;网络文明主题曲《敬长风》,融合黄梅戏,碰撞出别样旋律;歌曲《总有美好在路上》,唱响奋斗者之歌;歌曲《仰望星云》,传递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歌曲《写故事的人》,表达对平凡奋斗者的致敬与礼赞……

一个个节目古今碰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当“徽文化”撞上AI大模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情景剧《时空摆渡》中,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西汉公学始祖文翁两位先贤借助AI,“穿越”时空,来到当代,畅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安丰塘与广场舞大妈比心拍照,还喝上了由机器狗递送的水。生动有趣的互动表演,带领观众体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安徽六尺巷的故事,代代相传。相传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和邻居,因为砌院墙起了纠纷。张家人向在京城的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收信后,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见贤思齐,也退让了三尺。本该是一面墙的地方,多出了一条供人通行的小巷,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一条小巷,见证了300多年前一段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佳话。作为张英大学士的第十二世孙,安徽省安庆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张耘分享了传播六尺巷故事的心得。“六尺巷故事能够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流传至今,是它所拥有的历史智慧的魅力,也是它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现。”张耘说。
南方+记者 汪祥波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作者】 汪祥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我在青岛国际啤酒节见证“巨轮”启航07-21
三亚:暑期交通安全课进校园07-10
万岁山NPC“蓝狐狸”事件引发争议,景区NPC与游客互动应保持怎样的边界?07-09
境外黑客入侵校园广播被截获 小心网络广播里的声波毒蛊07-07
咸安: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乡村沐新风07-06
移远通信 × 奥飞娱乐,共同打造AI潮玩2.0时代07-01
首届烟台自然博物馆摄影大赛正式启动07-01
道南派出所:多阵地宣传,共筑无毒防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