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港口“铁汉”李金玲:20年的坚守诠释劳动最光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9:11:00    

朝阳跃出海平面,港口的晨雾还未散尽,李金玲早已站在熟悉的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微凉的海风拂过面颊,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海水与钢铁的气息——这是让他感到最安心的味道。“每次站在这里,心里就特别踏实。”这位有着20年工龄的老港口人如是说。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烟台港矿石公司流程队队长李金玲,记录他的奋斗故事:从手握操纵杆的“技术大拿”到智能码头的“创新先锋”,从远赴非洲的“拓荒勇士”到言传身教的“金牌导师”,这位46岁的港口“铁汉”,正以最朴实的坚守诠释“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内涵。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老一代中国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也能触摸到新时代产业工人锐意创新的时代脉搏。

李金玲的父亲是烟台港第一代门机司机,从小在码头长大的他,对港口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2004年,25岁的李金玲入港时,从最基层的叉车驾驶员做起。父亲话不多,只对他说了三个字:“别丢人。”

这个朴素的嘱托,督促着这个港口子弟刻苦学习、锤炼技能,成了班中少有的技术“多面手”——同时持有叉车、装载机、挖掘机等7类特种设备操作证。

2015年,为保障国内铝土矿原料供应,烟台港携手合作伙伴远赴西非几内亚开采铝土矿。在家人的支持下,李金玲主动报名,作为第一批“先遣队员”远渡重洋,率先进驻博凯荒原,投身到前期的筹备和码头建设中。

为抢建中国在非洲首个万吨级矿山码头,这个山东汉子每天工作16小时,叉车司机、装载机司机、挖掘机司机多工种身份来回切换。一天下来,手酸脚麻,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同事开玩笑给他起了个外号“铁拐李”。

经过100天艰苦鏖战,当新建成的万吨级码头迎来8000吨的驳船时,累瘦了20斤的李金玲禁不住泪流满面,心里溢满骄傲。也是那一年,他在忙碌的一线光荣入党。

在2021年博凯港建设投产的重要时期,李金玲身体出现问题,持续便血。为了不耽误设备安装调试,已成为项目负责人的他隐瞒病情,直到疼得昏倒在控制台。

他谢绝工友立即回国治疗的建议,咬牙坚持到设备稳定运行后才申请回国检查,不幸被确诊为直肠肿瘤。

经历2次手术、12次化疗和25次放疗后,“铁汉”李金玲的体重已不足百斤。身体弱了不代表意志也薄弱,他始终心系着工作。2023年8月,李金玲出任烟台港矿石公司流程队党支部副书记、副队长,并全面主持队里工作。李金玲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每日现场调研,优化自动化系统,通过实施流程线撒料和抑尘改造、流程线清料改造等创新举措,撒漏率较以往减少了95%,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环境明显改善,每年为港口节省资金100余万元。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港口“铁汉”李金玲:20年的坚守诠释劳动最光荣05-01

伊朗港口爆炸致36人死亡 火势已平息04-28

连云港上市18周年:市值增长缓慢,财务表现稳中有升04-26

苏州3家单位入选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名单04-14

一季度国家铁路发送货物9.7亿吨 同比增长3.1%04-14

本月30日前,清城营运客船将全部移至南岸码头04-11

太铁实行新货物列车运行图04-10

小布丁·早安 | 地名里的重庆:江北嘴 “千年水码头”到“金融核心区”的蝶变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