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苏超,用文化创造魔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0:29:00    

“苏超”爆火。

“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徐州与宿迁的比赛简直是“楚汉之争”……连日来,这些来自苏超的梗先声夺人,在舆论场上让人印象深刻。

话题#江苏城市联赛#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破亿,专业足球网站甚至开辟“苏超”积分榜专区。本是一场城市之间的足球联赛,并没有顶级职业赛事的曝光度,因为融合了城市特色和文化符号,“苏超”成为一场超越足球的全民狂欢。

当代表各自城市的球队在绿茵场上激烈角逐,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发生在场外。以足球为媒,串联起城市友谊、市民自豪、网络搞笑等多重元素,让苏超成功出圈。

苏超的魔法,其实是藏身于背后的文化。

网友调侃苏州文化散装,散装的另一面则代表了个性。每个城市各有各的强,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历史底蕴独特。

散装文化因此有了另一种注解:不攀比,而是你追我赶;不分裂,而是百花齐放;不歧视,而是相互交融。

相比于弥合差异,苏超巧妙地利用了文化差异,让每个城市打出个性牌,通过联赛的性质,挖掘到了最纯粹的足球热情、社区和文化凝聚力。

苏超高明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竞技层面,而是把足球变成了文化产品。它激活了民众内心深处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继贵州“村超”后,“苏超”再成现象级爆款平民赛事。从村超到苏超,都能看到中国最真实的城市文化风貌。

这种原始感、粗放感、乡土味,正是文化赋予比赛独有的魅力。

城市是主场,体育的热情激情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紧密融合,大大扩展了足球比赛的外延和内涵。总结起来,赛场内的比赛和活动,网络上的直播和二次传播,都可圈可点。

比赛场上,将个体唤醒,共同体验有趣的公共活动,就让赛事拥有了灵魂。每个“隔壁老王”成了主角,便是文化在生活中传承,也在日常里创新。

比赛场外,充分的网络热度和地域表达,离不开良性竞争与开放传播。顺应网络潮流,允许网友造梗,用幽默的方式参与城市宣传,不仅收获更广泛的共鸣,还意外地释放了民间活力。

从赛事到旅游,从餐饮到零售,体育与文旅融合,打造流量变现的消费闭环,是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在努力的方向。

城市营销最怕千篇一律,复制苏超很难,但以文化聚人、以竞争求发展、以开放找机遇,是最宝贵的经验。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相关文章:

香港网球公开赛定档:李娜再任赛事总监,共促湾区网球发展09-06

黄河文化在校园活态传承09-06

2025渭源半程马拉松 |关于赛前、赛后接驳及道路管制事宜,请注意查收09-05

闽台大学生足球交流营开营 百余运动员以球为媒增进友谊09-03

省级文化盛宴“直达”村头,乡村夜晚“点亮”新生活08-31

潘峰被免去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职务08-31

祝贺!孙颖莎成为首位WTT大满贯赛事单打四冠王08-25

内蒙古下达2.64亿元资金支持文旅融合发展08-25